发布时间:2025-10-15 18:00:52    次浏览
语言保护只能是专家学者、教授们的事?还抱着这样的想法,你就太落伍了。昨天,湖南卫视名嘴汪涵的“響應”方言计划开到了广外,“響應”计划里出谋划策、倾力收集各种方言、制作独特视角小视频的生力军全是大学生。小鲜肉自愧说不好方言方言作为乡音,是承载乡愁与乡土记忆最重要的载体。不过,随着地域流动性的加大,越来越多的人用普通话来交流。于是,我们不难看到这样的景象,一个家庭里,爸爸妈妈的方言不尽相同,而下一代只会说普通话。“我家的小孩虽然是广州人,但不会说广州话。”广外副校长刘海春说,广州方言作为古汉语里的重要支线,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,“很多话,老广一听就会哄堂大笑,但小鲜肉们就领悟不到里面的笑点了。”“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搞这个活动,我们不仅要自己学,而且要向大家推广。”虽然广外以“外语”为主攻对象,但刘海春认为,对方言没有认识的学生,在外语上也不可能走得太远,“方言是中国文化的一种体现,我们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更自信。”那么,小鲜肉们对方言感兴趣吗?杨锦华是北京语言大学英语翻译专业大三的学生,她参加了首次志愿者行动。“我是山西太原人,但我的太原话说得不太好。”她说,因为父母有一方并不是太原人,所以家里平时都说普通话,“其实不是我们不爱方言,只是大环境、小环境很多因素下,没有培养起来。”刘瑞茵是广外中文专业大二的学生,广东东莞人。虽然她喜欢说方言,但平时和舍友交流,还是普通话更方便。学子拍视频收集方言在老师的鼓励下,刘瑞茵和同学组建了一支名为“G 4”的志愿者队伍,前后花了三个月去制作关于方言的视频,他们在学校里找来不同地方的人,让他们用家乡话介绍自己,介绍自己的方言,其中还包括来自老挝、缅甸的外国同学。“我接触到了很多原来没有听过的方言,比如说东北话、西南官话,还有客家话,潮汕话……”刘瑞茵说,目前自己最感兴趣的是雷州话,“我觉得挺好听,有意思,还打算学一学。”最让她头疼的是揭阳话,“我感觉比学英语还难,完全听不懂。”杨锦华和同学的视频则是在山西太原拍的。他们一共七名同学,利用暑假来到山西博物馆和太原晋祠,就方言问题采访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。让杨锦华感动的是,八成受访对象热情回答了他们的问题。从采访对象的回答中,其实能看出不少现实中的窘境。比如说,普通话会代替方言吗?大部分受访者表示,不会,不可能。有的说,“方言能表达很多情况,而普通话不一定能表达。”可到下一个问题:下一代会说方言吗?受访者的答案却有很多是:不会,说得不好。有受访者表示,孩子的工作地方不在老家,要融入工作环境,还是要说普通话。一方面是老一辈人对方言的念念不舍,一方面却是下一代人现实生活中的无奈断层。杨锦华说,参加完这次志愿者行动后,她对晋剧、对忻州语都产生了极大的兴趣,有机会还想继续研究下去。未来要推方言歌曲视频“据数据显示,中国现在每天近200所自然村、100所农村学校在消失。”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曹志耘说,现在中国有些方言的衰亡已经不是萎缩式的消亡,而是一种代继替换式的消亡。“怎么来做好这个工作?以往是靠专家学者长时间的调查、收集、整理,这种方式已经不适应形势了。”曹志耘说,当前形势下,语言资源保护的主体应该是社会大众,关键是青少年。“应该以青少年为对象,来开展语言文化的保护工作。”“我们下一步打算成立一个‘響應’方言计划的志愿者社团,继续开展推广方言的活动。”广外老师杨慧君表示,下一步还将考虑录制当下非常流行的方言歌曲、视频等,利用互联网,希望能在大学生中传播开。曹志耘表示,“方言的保护只有与社会结合,走向社会,让方言更多地使用,用起来,才能走得更远。”(来源:南方都市报)感谢您关注广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微信号:gdsjyt如果您觉得不错,请记得点赞!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,就把它分享给朋友们吧!